
如何選用數字音頻處理器
發布日期:2020-03-23 瀏覽量:1503次
數字音頻處理器在音響工程中已經應用得十分地的廣泛,在很多音響項目工程中都需要用到它,例如公園廣播系統、教學系統,以及會議系統等等。而對于有該方面經驗和基礎的人來說,數字音頻處理器的確是一個好東西,可是對于缺乏該方面知識的朋友來說,卻是無從下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數字音頻處理器怎么選擇和合理使用。
一、數字音頻處理的基本原則
音頻處理設備,主要借助減小動態范圍的方法來抑制噪聲,其中包括對節目信號的壓縮、峰值限制與削波、多頻段壓縮和頻率可選擇的限制及均衡功效。壓縮的主要目的是縮小節目動態范圍,增加聲音的密度,盡量使音頻信號峰點幅度均勻一致。峰值限制是壓縮的一種極端形式,但它壓縮比高,起動和復原時間較快,主要目的是保護后面聲道的傳輸不出現過荷。
峰值削波處理是防止因聲道處理電路過荷而造成的失真,瞬時地“切掉”超過閥值的高電平波峰部分的處理。峰值限制和削波如能完美匹配,將能在音頻節目信號的密度和響度之間,處理好諧波失真和互調失真及信號帶寬的負面影響作用問題。
在音頻處理過程中將音頻頻譜劃分為幾個頻段,并對每個頻段分別進行壓縮和限制。即“多頻段壓縮和可選擇的限制”,如果設置正確、合理,將會有效消除頻譜增益的互調。
對于音頻處理中的均衡,其作用是一方面利用均衡器來改變音頻信號整體頻帶中相關頻率的平衡,另一方面是通過改變其中“敏感頻率”的響度來營造某種音響特征,以增加節目的喧染力,另外它還可以用作傳輸系統中的頻響校正。
二、對音頻處理的要求
(1) 廣播發射用的音頻處理方式比較復雜,主要是對人耳可聽的頻率范圍加以壓縮或限制,在防止它被過調制的同時,又要保證使音頻獲得最好的信噪比和音頻帶寬,使音頻信號在保持原始節目素材特征的基礎上,對其作較大處理,使其成為一個面目全新的、具有特征性的音色,供聽眾接收欣賞。
(2) 在廣播節目中,音頻信號的響度,是通過減小動態音頻中“峰值”對“平均值”的比值(峰/平比值)來提高的。在允許的調制范圍內,調整峰值和平均值的關系,避免音頻信號處理過程中因削波等帶來失真之類的有害副作用,對音頻進行處理,使之符合在峰值調制的限制范圍內,盡量增加主觀感覺的響度效果。
三、合理使用音頻處理器的方法
我就音頻處理器從其原理出發,結合實際使用情況,充分挖掘其潛在優勢,更有效合理地發揮其效能,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保持信號不失真的傳輸
在中波廣播發射機前端,被音頻處理器高度處理過的音頻信號中,會含有不少類似方波的平頂波形。方波的波形對它所經過的傳輸通路的幅度和相位響應要求是比較高的。原理上講在節目主能量的頻率范圍中,若平坦的幅度和群時延發生偏差,就會使處理過的音頻信號平坦頂部產生傾斜,從而增加了峰值調制電壓,但平均電平并沒有增加。從峰/平比值看,該通路的平均電平減小了,因而響度就會被相應減弱。
對此,我們要保持處理后信號波形的原形。首先采用的方法是,在傳輸信號電纜的使用上,盡量選擇質量上乘,性能優良的傳輸電纜,要求其分布參數小、頻帶寬、采用線徑粗、衰耗小,屏蔽好的銅芯傳輸線。這點非常重要,也很有效果。另外,在傳輸連接中,盡量不添加任何附加設備及分支部件,如中間放大器、分配器等,以減小信號波形畸變,保證良好的傳輸質量。
(2) 數字音頻處理系統設置
1、對于數字音頻處理器來說,它由兩個電路組成,一是慢動的AGC,二是動作與恢復時間適中的壓縮器,對每個頻段根據需要設置調節最佳的時間常數。我們在實際使用中得出結論,適當地將低聲頻段時間常數設置的比高聲頻段慢一些(約200μs左右),此法在增加節目信號密度上起的作用較大。
2、音頻處理器在基本系統中還增加了一些輔助的組件,啟用了音頻處理器裝在慢動AGC與多頻段壓縮器之間的頻率均衡處理組件,來補償中波廣播信號典型存在的音頻頻響不佳的狀況。適當地提升600Hz-1.2KHz聲音能量在整個音頻頻譜中的分布,讓這段聲音在聽覺上變得“較大”(人耳聽覺最靈敏范圍在2KHz-8KHz)??墒孤牨姼械铰曇糇兊谜鎸崉勇?。
3、我們還使用了音頻處理器上稱為的“抵削失真”裝置,用它來提供絕對的負峰值控制,防止了音頻信號溢波,以消除聽眾最可能聽得見的一些頻段中的失真。
(3) 系統中音頻處理器擺放的位置
在系統中對音頻處理器所放置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為了有效的保護被音頻處理器處理過的峰值限制的波形,使其在傳送到發射機的過程中不發生改變,應將音頻處理器靠近發射機放置,并且是距離越短越好。以免在傳輸過程中因分布參數變化,引起寄生調制峰值,使已處理過峰值限制的波形發生改變,造成音頻信號的波形失真。
四、數字音頻處理器該如何選擇?
一、看通道數
對于小型擴聲系統,如果僅使用全頻揚聲器,只需要輸入、輸出各兩個通道,即2×2的處理器。實際上,單聲道擴聲1×1的處理器就可以了,但沒有這樣的產品,即使2×2的處理器也很少。因此,通??墒褂?×4的處理器,這樣如果有低音揚聲器,正好可分頻輸出低音通道。
對于多功能場所就常常需要用到較多輸入、輸出通道的處理器。例如,一個有報告式和討論式兩種會議形式的會議廳對揚聲器布置的要求不同,因此調音臺主輸出和編組輸出都要將輸出信號進處理器處理后分別到兩組揚聲器;同時,還要將不同的使用場景存儲以便調用。如果多功能場所還有多聲道影視功能,或者系統不使用調音臺,就需要有更多輸入、輸出通道的處理器。
二、看功能
少數處理器沒有路由功能,輸入、輸出的連接路徑是固定的,不能改變,可能無法滿足一些多功能場合的應用。如果打算不使用調音臺,就要選用帶傳聲器輸入和幻象電源的處理器,此時現場調控可在計算機界面或外接面板上進行。最好選擇傳聲器輸入帶智能混音的處理器,這樣就有可能做到現場免調控了。
如果希望能夠遠程調試或控制,就要選擇帶網絡接口的處理器,這樣當系統出現某些問題時,不去現場也有可能將問題解決。如果使用了數字調音臺等數字設備,可選擇有AES/EBU等數字聲頻接口的處理器,以便直接用數字傳輸。還有,如果想用外接面板進行現場調控,要選有外接面板功能的處理器。
三、看性能
①頻率響應:
20 Hz-20 kHz在±0.5 dB以內就可以了,一般處理器應該都沒問題。
②動態范圍:
前面說過,它表明了噪聲大小,因此這項指標顯得比較重要。揚聲器只要有幾毫瓦功率的噪聲在安靜的環境下就能明顯聽到,所以動態范圍至少達到100 dB,最好在110 dB以上。
③失真:
原則上當然越低越好,但實際上在0.01%以下就可以了。
④共模抑制比:
如果輸入接線不長并遠離電源線等,有40 dB就夠了。但如果接線長而又離電源線比較近,最好能在80 dB以上。
一、數字音頻處理的基本原則
音頻處理設備,主要借助減小動態范圍的方法來抑制噪聲,其中包括對節目信號的壓縮、峰值限制與削波、多頻段壓縮和頻率可選擇的限制及均衡功效。壓縮的主要目的是縮小節目動態范圍,增加聲音的密度,盡量使音頻信號峰點幅度均勻一致。峰值限制是壓縮的一種極端形式,但它壓縮比高,起動和復原時間較快,主要目的是保護后面聲道的傳輸不出現過荷。
峰值削波處理是防止因聲道處理電路過荷而造成的失真,瞬時地“切掉”超過閥值的高電平波峰部分的處理。峰值限制和削波如能完美匹配,將能在音頻節目信號的密度和響度之間,處理好諧波失真和互調失真及信號帶寬的負面影響作用問題。
在音頻處理過程中將音頻頻譜劃分為幾個頻段,并對每個頻段分別進行壓縮和限制。即“多頻段壓縮和可選擇的限制”,如果設置正確、合理,將會有效消除頻譜增益的互調。
對于音頻處理中的均衡,其作用是一方面利用均衡器來改變音頻信號整體頻帶中相關頻率的平衡,另一方面是通過改變其中“敏感頻率”的響度來營造某種音響特征,以增加節目的喧染力,另外它還可以用作傳輸系統中的頻響校正。
二、對音頻處理的要求
(1) 廣播發射用的音頻處理方式比較復雜,主要是對人耳可聽的頻率范圍加以壓縮或限制,在防止它被過調制的同時,又要保證使音頻獲得最好的信噪比和音頻帶寬,使音頻信號在保持原始節目素材特征的基礎上,對其作較大處理,使其成為一個面目全新的、具有特征性的音色,供聽眾接收欣賞。
(2) 在廣播節目中,音頻信號的響度,是通過減小動態音頻中“峰值”對“平均值”的比值(峰/平比值)來提高的。在允許的調制范圍內,調整峰值和平均值的關系,避免音頻信號處理過程中因削波等帶來失真之類的有害副作用,對音頻進行處理,使之符合在峰值調制的限制范圍內,盡量增加主觀感覺的響度效果。
三、合理使用音頻處理器的方法
我就音頻處理器從其原理出發,結合實際使用情況,充分挖掘其潛在優勢,更有效合理地發揮其效能,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保持信號不失真的傳輸
在中波廣播發射機前端,被音頻處理器高度處理過的音頻信號中,會含有不少類似方波的平頂波形。方波的波形對它所經過的傳輸通路的幅度和相位響應要求是比較高的。原理上講在節目主能量的頻率范圍中,若平坦的幅度和群時延發生偏差,就會使處理過的音頻信號平坦頂部產生傾斜,從而增加了峰值調制電壓,但平均電平并沒有增加。從峰/平比值看,該通路的平均電平減小了,因而響度就會被相應減弱。
對此,我們要保持處理后信號波形的原形。首先采用的方法是,在傳輸信號電纜的使用上,盡量選擇質量上乘,性能優良的傳輸電纜,要求其分布參數小、頻帶寬、采用線徑粗、衰耗小,屏蔽好的銅芯傳輸線。這點非常重要,也很有效果。另外,在傳輸連接中,盡量不添加任何附加設備及分支部件,如中間放大器、分配器等,以減小信號波形畸變,保證良好的傳輸質量。
(2) 數字音頻處理系統設置
1、對于數字音頻處理器來說,它由兩個電路組成,一是慢動的AGC,二是動作與恢復時間適中的壓縮器,對每個頻段根據需要設置調節最佳的時間常數。我們在實際使用中得出結論,適當地將低聲頻段時間常數設置的比高聲頻段慢一些(約200μs左右),此法在增加節目信號密度上起的作用較大。
2、音頻處理器在基本系統中還增加了一些輔助的組件,啟用了音頻處理器裝在慢動AGC與多頻段壓縮器之間的頻率均衡處理組件,來補償中波廣播信號典型存在的音頻頻響不佳的狀況。適當地提升600Hz-1.2KHz聲音能量在整個音頻頻譜中的分布,讓這段聲音在聽覺上變得“較大”(人耳聽覺最靈敏范圍在2KHz-8KHz)??墒孤牨姼械铰曇糇兊谜鎸崉勇?。
3、我們還使用了音頻處理器上稱為的“抵削失真”裝置,用它來提供絕對的負峰值控制,防止了音頻信號溢波,以消除聽眾最可能聽得見的一些頻段中的失真。
(3) 系統中音頻處理器擺放的位置
在系統中對音頻處理器所放置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為了有效的保護被音頻處理器處理過的峰值限制的波形,使其在傳送到發射機的過程中不發生改變,應將音頻處理器靠近發射機放置,并且是距離越短越好。以免在傳輸過程中因分布參數變化,引起寄生調制峰值,使已處理過峰值限制的波形發生改變,造成音頻信號的波形失真。
四、數字音頻處理器該如何選擇?
一、看通道數
對于小型擴聲系統,如果僅使用全頻揚聲器,只需要輸入、輸出各兩個通道,即2×2的處理器。實際上,單聲道擴聲1×1的處理器就可以了,但沒有這樣的產品,即使2×2的處理器也很少。因此,通??墒褂?×4的處理器,這樣如果有低音揚聲器,正好可分頻輸出低音通道。
對于多功能場所就常常需要用到較多輸入、輸出通道的處理器。例如,一個有報告式和討論式兩種會議形式的會議廳對揚聲器布置的要求不同,因此調音臺主輸出和編組輸出都要將輸出信號進處理器處理后分別到兩組揚聲器;同時,還要將不同的使用場景存儲以便調用。如果多功能場所還有多聲道影視功能,或者系統不使用調音臺,就需要有更多輸入、輸出通道的處理器。
二、看功能
少數處理器沒有路由功能,輸入、輸出的連接路徑是固定的,不能改變,可能無法滿足一些多功能場合的應用。如果打算不使用調音臺,就要選用帶傳聲器輸入和幻象電源的處理器,此時現場調控可在計算機界面或外接面板上進行。最好選擇傳聲器輸入帶智能混音的處理器,這樣就有可能做到現場免調控了。
如果希望能夠遠程調試或控制,就要選擇帶網絡接口的處理器,這樣當系統出現某些問題時,不去現場也有可能將問題解決。如果使用了數字調音臺等數字設備,可選擇有AES/EBU等數字聲頻接口的處理器,以便直接用數字傳輸。還有,如果想用外接面板進行現場調控,要選有外接面板功能的處理器。
三、看性能
①頻率響應:
20 Hz-20 kHz在±0.5 dB以內就可以了,一般處理器應該都沒問題。
②動態范圍:
前面說過,它表明了噪聲大小,因此這項指標顯得比較重要。揚聲器只要有幾毫瓦功率的噪聲在安靜的環境下就能明顯聽到,所以動態范圍至少達到100 dB,最好在110 dB以上。
③失真:
原則上當然越低越好,但實際上在0.01%以下就可以了。
④共模抑制比:
如果輸入接線不長并遠離電源線等,有40 dB就夠了。但如果接線長而又離電源線比較近,最好能在80 dB以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