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電視
發布日期:2018-11-09 瀏覽量:1715次
在中國,衛星電視技術的應用時間不長,從20世紀80年代起接收前蘇聯714MHz衛星電視開始,到接收亞洲一號上的C波段模擬電視節目,直至目前接收亞洲2號等多顆衛星上的數字壓縮電視節目,設備也從自制發展到模擬、數字解壓設備,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在我國上空有數十顆通信衛星傳輸上百套電視節目,而且還在不斷增加,衛星電視有更廣闊的視野,國內不少廳堂都裝有衛星電視,成為專業視聽系統的重要節目來源。
衛星電視
1.衛星電視接收設備
1)衛星模擬電視節目接收設備需要1.5-3.0m(根據所要接收衛星的信號場強而定)的拋物面天線,饋源(雙極化)。C波段或Ku高頻頭、模擬接收機。
2)衛星數字電視節目接收設備,天線及高頻頭的要求同模擬電視接收,但對精度和質量要求高,還要數字解壓機(DVB)的配合,數字解壓機目前品種很多,有國產、歐洲,日本,美國等地的產品,質量與價格差別很大。
2.衛星電視節目
目前衛星模擬電視節目主要有亞洲一號上的CCTV-4,鳳凰衛視中文臺,合家歡臺(英文),音樂(CHANNEL)臺,體育臺,亞太一號上的華娛電視(CETV)、MTVASIA,亞洲二號和亞太1A上的模擬節目,衛星數字電視節目有亞洲二號上的國內十幾家電視臺及幾十套國外電視節目、Meastl,Thaicom3/3,Apatar2R,Pas4等多顆衛星上的數字壓縮電視節目,對于英文水平不高的觀眾,可觀看亞洲一號的鳳凰衛視、CHANNELV、衛視體育頻道,節目免費,中文伴音,數字節目都可以看亞洲二號及亞太2R衛星上的國內外的中文節目。
3.C波段和Ku波段
C波段和Ku波段是指衛星電視廣播的頻段,c波段是從3.5GHz到6GHz,Ku波段是從12GHz到14GHz,目前衛星廣播電視采用的頻率大都處于無線電波的c波段,我國可收到的30多顆衛星播出的200多套電視節目,大部分使用的是c波段播出方式,c波段衛星接收天線非常龐大,通常要在1.8m以上,由于c波段又是地面使用的微波通信用波段,因此c波段不但會對衛星通信產生干擾。而且對微波通信也會產生干擾,此外,由于c波段容量有限,容量不夠分配,所以為了減少干擾和解決容量問題,就要提高發射功率,將衛星電視廣播信號的頻率提高,進入大接收衛星電視效果更好的Ku波段。
1977年世界無線電行政會議通過了在Ku波段直接建立衛星廣播電視系統的決議,并且對衛星使用的頻段進行了分配,11.7GHz到12.7GHz為衛星廣播電視優先選用的頻段,Ku波段是現在世界各國主要發展的衛星廣播電視的頻段,因為規定了其他的衛星業務不得對其進行干擾,所以它的地面功率限制也少,使用約0.4m的小型天線就可以進行接收,是一種真正適合家庭收看的衛星電視,目前,在日本等國,已把Ku波特的衛星電視節目作為專業視聽系統的主要信號源,Ku波段的衛星電視廣播技術還不成熟,除了日本、美國等技術發達的國家外,其余各國還處于試驗階段,Ku波段將是我國衛星廣播電視優先發展的頻段。
4.衛星電視廣播的優點與不足
目前世界各國已普遍采用衛星廣播電視和衛星通信,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球已有200多個同步衛星,覆蓋亞洲的就有20多顆,北京地區連接收到十多顆衛星的節目,約有30多套電視節目,我國租用的亞洲一號衛星有24個轉發器,每個轉發器可傳一路高質量的電視節目,那么衛星電視廣播與地面電視廣播相比有哪些優缺點呢?
地面電視廣播只能在視距內傳送,為了使電視節目能遠距離傳送,必須每段距離設一個中繼站,經過反復中繼戰傳送,圖像效果難免受到損害,由于衛星向地面發射時覆蓋面積大,不需地面中繼站多次傳送,圖像質量得以提高,同時通過衛星還可以接收其他國家發出的電視節目,為電視廣播揭開了新的一頁,另外與地面傳輸網相比,衛星電視的建設周期短,投資較少,日常運行維護方便,因此其整體經濟效益高。
1)主要優點
(1)傳送環節少,采用調頻方式,故接收質量較高。
(2)星載轉發器用定向無線電技術將電波聚成載波束,使大部分電波比較均勻的輻射到覆蓋區內,電波利用率高,采用寬帶方式及低噪聲接收設備,降低了對服務場強的要求,因此可用小功率設備覆蓋較大地區,節省投資并減少維護人員。
2)主要缺點
(1)衛星損壞或上行線路受干擾,整個系統就會停播。
(2)技術要求高,難度大,衛星壽命較地面設備短,需定期更換。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